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

心臟超音波

接受經胸前心臟超音波檢查的病患只要左側臥於床上並保持平靜,檢查人員即可將超音波探頭於前胸及上腹部位置進行檢查。藉由心臟超音波(包含2D、3D、都普勒、彩色都普勒及組織都普勒….等) 可知道心臟的大小,結構及功能是否正常,及血液在各腔室內的流動情形、流速,以及瓣膜部分是否有血液逆流的現象,對於診斷各類心臟病而言,為一種相當重要的非侵入性檢查。
而針對某些特定情形(如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和有裝置人工心臟瓣膜者等)的病患, 經食道超音波則可以得到更清楚的影像來獲得正確的診斷
超音波是利用一種「聲納」(sonar)的技術,將反射回來的訊號經由電腦計算後所形成的影像。加上應用都卜勒效應(Doppler effect),可以測量血流或組織的移動速度。而由白努力定律(Bernoulli Theorem)可由速度換算成壓力差,可以測得許多臨床有用的數據。沒有顯影劑或輻射線的風險,在臨床上可說是第一線最常用的診斷工具。
胸前心臟超音波(trans-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, TTE):介由探頭在胸前取得影像,不具侵入性。可以得知心臟各腔室的大小、心肌的厚度、心臟收縮力、舒張功能、瓣膜有無脫垂、狹窄或逆流、心臟內有無血塊、腫瘤或細菌贅生物…等許多臨床有用的資料。唯一的限制是超音波會受空氣與骨頭的阻礙而無法得到清楚的影像,如一些胸壁異常、肺氣腫甚至過度肥胖的病人,其影像解析度會受影響,而導致診斷的困難。
經食道心臟超音波(trans-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, TEE):將一個像胃鏡的管子,放入病人的食道中,以取得心臟的影像。因為食道在心臟的後方,且中間沒有空氣或骨頭的阻礙,所以可以得到很清楚的影像。通常是在特殊時候,如觀看左心耳有無血塊、瓣膜有無細菌贅生物、先天性心臟病…等,醫師才會建議此種檢查。不過有些中風後不會吞嚥的病人,可能會無法接受此種檢查。
心內超音波(intra-cardiac echography, ICE):特殊的超音波導管,可介由血管放至心臟內觀看心臟的結構。非常規檢查,在特殊情況,如做心房中隔穿刺時有其臨床應用的價值。
血管內超音波(intra-vascular ultrasound, IVUS):介由心導管的技巧,將不到1mm的超音波導管放入心臟的冠狀動脈中。可清楚觀看血管的結構及動脈斑塊阻塞的情形,準確度最高可說是黃金標準。也可以導引支架大小、長度的選擇,以及觀看支架置放後的結果,來決定是否需要高壓力氣球的後擴張。限制是有些彎曲又鈣化的血管,要先處理過才能將血管內超音波導管置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